管道穿家门过,天门为何未享油源红利?揭秘江汉油田与张港镇油气资源分配之谜

荆门 更新于:2025-05-22 02:15
  • 柠檬创意家居
    “管道从家门口过,为何天门没沾光?”江汉油田是湖北省重要能源基地,其原油通过张港镇(天门市)的输油管道输送至荆门炼油厂加工。然而,这条日均输油量超万吨的“能源动脉”,却让天门陷入“贡献大、收益小”的尴尬。据天门市发改局数据,张港镇作为输油管道的起点和集输枢纽,承担了油田运输安全、土地占用等成本,但天门每年从油田开发中获得的税收不足潜江的10%,就业岗位也集中在潜江(开采端)和荆门(炼化端)。一名张港镇村民直言:“我们闻了油味,担了风险,好处却落不到头上。”


    利益分配“两头甜”,中间环节“被忽略”记者调查发现,利益分配失衡与现行政策及产业布局密切相关:潜江“吃肉”:作为油田主产区,潜江享有资源税、开采企业税收及配套产业链(如油田装备制造)的收益,2022年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市工业税收比重超30%。荆门“喝汤”:荆门石化厂将原油转化为成品油和化工产品,仅2023年上半年便实现产值超200亿元,贡献税收约15亿元。天门“旁观”:因缺乏炼化产能和配套产业,天门仅能获得有限的管道占地补偿,难以分享资源红利。

    湖北省社科院专家指出,我国资源税分配向开采地倾斜,炼化税收归属加工地,管道过境地区若无政策突破,极易成为“沉默的第三方”。


    天门呼吁:完善补偿机制,破局“过路经济”。面对争议,天门市政府近期向省级部门提交建议,呼吁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:

    税收共享:按输油管道里程比例,由潜江、荆门向天门分配部分资源税或炼化环节税收;

    产业补偿:支持天门建设石化仓储、物流基地,承接炼化下游产业;

    生态反哺:设立专项基金,补偿管道沿线环境治理成本。

    对此,潜江市一名油田管理人员回应:“理解天门的诉求,但税收分配涉及多方利益,需省级层面统筹协调。”荆门市发改委则表示,愿探索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与天门共建石化配套园区。

    专家建议:省级统筹破解“资源诅咒”。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李明认为,江汉油田的争议是“资源诅咒”的典型缩影——资源输出地因产业链短、附加值低而陷入发展被动。“湖北可借鉴‘西气东输’模式,通过省级立法或协议明确过境地区补偿标准,同时推动资源开发地与加工地反哺上游区域。”

    一条输油管道,牵动三地利益。如何在能源安全与区域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,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智慧。对于天门而言,能否从“输油走廊”升级为“产业走廊”,或将决定其在这场资源博弈中的最终角色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