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凡清泉8E2
1994年,湖北荆门的一座古墓被盗,专家在其中发现了一具女尸,出人意料的是,看到女尸后,大家愤怒至极,立即要求枪毙三名盗墓贼,引发了当地强烈反响,那么,这具女尸到底有多珍贵,竟让人如此震怒呢?
现在的郭店村,你要去打听当年那事儿,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叹口气:“作孽啊,那仨人要是知道那‘老祖宗’多金贵,说啥也不敢瞎折腾。”我是村东头开小卖部的王婶,2000年来的郭店村,刚来时就听村里老人讲这故事,讲得那叫一个揪心——三个汉子为了给娃凑学费、给媳妇看病,黑灯瞎火挖人祖坟,把两千多年没烂的“活死人”扔泥水里,最后把自个儿命也搭进去了。
那会儿村里穷,土坯房挨挨挤挤,年轻人要么出去打工,要么就动歪心思。现在不一样了,村西头那片坡修成了遗址公园,青砖铺的小路绕着封土堆,边上立着块大石碑,刻着“郭店楚墓遗址”,还有专人看着。每天早上,李大爷都会拎着小马扎坐那儿,见着游客就念叨:“可别小看这土堆,底下埋着咱老祖宗的宝贝,当年就是这儿,出了大事……”
我儿子小宇今年上小学五年级,学校每学期都请博物馆的老师来上课,放当年那案子的纪录片。小宇回来说:“妈,老师说那具湿尸能告诉我们战国人穿啥衣服、得啥病,比课本上写的还清楚,结果被那仨人给毁了,真可惜!”前阵子村里组织去博物馆参观,小宇站在玻璃柜前看了好久,回来跟我说:“妈,那湿尸阿姨的脸模模糊糊的,老师说要是没被扔泥水里,现在还能看清眼睫毛呢。”
前两年夏天,有俩外地小伙子开着面包车在遗址附近转悠,鬼鬼祟祟的。正好被巡逻的老张叔撞见了——老张叔是村里的文物保护志愿者,退休后天天在这附近溜达。老张叔多机灵,假装遛弯凑过去,听见俩人嘀咕:“就这土堆?看着不像有宝贝啊……”老张叔赶紧给村支书打电话,支书带着派出所的人过来,一查,那俩人车里真有洛阳铲、撬棍。后来才知道,他们是听网上说这儿“有货”,想学着当年那仨人“发笔财”。
结果咋样?还没动手就被抓了,判了好几年。小宇知道了这事,在作文里写:“文物不是‘老东西’,是会说话的历史书,我们要当它的小卫士。”老师把作文贴在教室墙上,村里好多人去看,都说这孩子懂事。
现在村里谁家盖房子、挖地基,只要挖出点老瓦片、碎陶片,都会赶紧给文物局打电话。上个月村西头老王家挖菜窖,挖出个巴掌大的铜疙瘩,老王没敢动,直接联系了博物馆。专家来看了,说是战国时期的铜带钩,不算啥大件,但老王还是乐呵呵的:“咱不图那钱,老祖宗的东西,得让它好好待着。”
有时候我站在小卖部门口,看着遗址公园来来往往的人,有游客,有学生,还有像老张叔这样的志愿者。风一吹,公园里的松树沙沙响,像是在说:有些教训,得记一辈子;有些东西,得护一辈子。当年那声枪响,震醒的不光是郭店村,是所有把“老东西”当“发财货”的人——老祖宗留下的,从来不是能换钱的宝贝,是刻在土里的根,得好好守着,传给下辈子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