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华秋实
荆门有人发了条呼吁,意思很直白:趁着这波城市矿山治理,把荆山上那块高点儿打造成观景台,让本地人和外地客一眼扫过荆门的天际线,这事一提出来,评论区瞬间热闹,支持的、质疑的、拿出旧照片对比矿坑的,全来了。
先把底子捋一下,荆山原来有大面积矿坑,挖了几十年,缺口像被掏空的蛋壳,前几年启动修复,覆土、植绿、截水,这会儿刚见雏形,就有人说别只种树了,干脆弄个平台,把创可贴顺势做成风光带,这思路听着激进,可也不突兀——重庆有夔门栈道,长沙有梅溪湖大坡屋顶,城市修疤再转身成景点的例子一抓一把。
反转点在这儿,荆门曾经对“高处俯瞰城区”相当谨慎,主城区楼顶不准商业化开放,不少媒体预约拍摄都要层层审批,这次却有人公开喊话官方账号,要把山头打通给大家看个够,这微妙的松动让人好奇,是治理资金到位了,还是城市自信涨了,网友里有人兴奋:“终于有地方带外地朋友拍夜景了”,也有人怼回去:“别一味摆拍,先把生态监测数据晒出来”,最逗的是本地老矿工留言:“以前在这儿下井,现在让我上去看风景,戏剧吧”。
说回我自己的感觉,这提议不只是一张打卡照能解决的事,观景台要修通路、要有应急通道、要配套公交接驳,别到时候轿车一窝蜂冲上山,尘土二次飞扬,矿坑刚缝好又被车辙蹂躏,规划里可得把人流极值、雨季排水都算进去,还得想明白夜景电耗从哪儿出,别再来一次“灯光秀关了就荒草”那种尴尬。
讲真,我并不反对建个观景台,相反我相信登高这件小事能让人对一座城市多几分亲近,但前提是那块平台真能让山更安全,让城市更通透,而不是给社交媒体打一个短暂滤镜,你说这是不是挺出彩的。
保持视线,也保持分寸。
